五年来,厨艺学院党总支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将党性锤炼与专业锻造紧密结合,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塑匠心、育匠人的人才培养优势,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坚持党建引领,深挖红炉品牌特色
学院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红炉先锋”党建品牌内涵,坚持党建与专业互融共促。
(一)着力品牌建设,构建工作矩阵
党总支以“红炉先锋”党建品牌为核心,融合学院文化和行业特色,以“师德高尚塑匠心、党员带头树典范、行业领军立标杆”为目标,打造文化阵地。以点燃“信念、勤廉、担当”的“三昧真火”为工作抓手,强化理论武装,服务中心大局。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各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为目标,聚焦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构建“3×3”党建工作矩阵,打造“三个课堂”(固定课堂、拓展课堂、流动课堂),实施“三项工程”(“头雁”工程、“强基”工程、“暖心”工程),优化“三大机制”(党员思想引领机制、党建文化培育机制、“党建+”融合机制),增强支部党建组织力、育人实践力、思想渗透力,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二)强化制度建设,夯实战斗堡垒
党总支秉持“匠心铸魂”初心,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党务工作实际推进机制建设,以常态化制度体系夯实组织建设工作基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搭建多维学习平台,推行政治理论学习“领、讲、研、测、促”五学联动模式,建立“干部带头学、支部集中学、党员自觉学”学习机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做实“规定动作”,做优“自选动作”。深化实施“对标争先”工程,着力锻造坚强战斗堡垒,党总支获评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第三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三)聚焦队伍建设,争当红炉先锋
党总支对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要求,切实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全面推行党员先锋示范岗机制,打造教学、科研、育人、服务示范岗。全体师生争做榜样示范“领头雁”“生力军”,学院现有1名全国技术能手,1人获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WFCP)卓越教育工作者金奖,1人获IKA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金奖,1人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最美浙江人·最美文旅人”荣誉称号,1人获评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活动先进个人、省级文化和旅游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1人获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获评“浙江金蓝领”称号,2人入选“浙江工匠”,3人入选“浙江青年工匠”,有效激发基层“根系”活力。
二、坚守育人初心,擦亮德技并修成色
学院在“厨德立人,厨艺立身”的院训引领下,优化思想教育全流程各环节,促“三教”、树“三风”,推动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一)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全面引领
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青年,先后邀请“时代楷模”“浙江工匠”“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等进校讲座,教师受邀参加全国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示。依托“课程思政”基础体系,构筑“专业建设”育人体系,搭建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高质量思政工作平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团队编写了餐饮专业首本课程思政配套读本;《面点工艺》课程获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中国旅游文化 走好当代文旅人的霞客路》入选全国“学党史 迎百年”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思政导师指导学生举办校园美食节、参与毕业双选会,带领学生团队奔赴乡村一线,助力“百县千碗”,推动乡村振兴。
(二)提质增效,协同推进教科研创
学院通过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增效,打造学院教学科研的核心竞争力。建成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参与建设国家级资源库1个、联合主持省级资源库2个,以团队建设驱动学科建设。在数字化改革中不断推动教学创新,建成在线课程21门,其中,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立项1项,教育部职教司“能者为师”系列特色课程立项1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持续加强专业建设,学院出版教材23本,在编16本,学院教师发表SCI论文7篇,核心论文3篇,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3项,编制国家标准1个,获批专利26项,推动知识创新和学术产出。
(三)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院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构建起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宣扬、传统文化浸润和技艺风采展示为核心的文化载体,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成立“和羹之美”文化育人工作室,推动系列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指导学生团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特等奖、金奖,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银奖,浙江省“挑战杯”一等奖、银奖等,以赛促学强技能。积极打造“一站式”社区,开辟“厨艺学院香‘疗’园劳动教育基地”,打造涟漪心理辅导站、守正书院等服务基地,探索“劳动教育+”“阳光体育+”育人品牌建设,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三、坚定服务大局 增添高质量发展亮色
学院围绕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属性,积极共建共享,提供智力支持,在行业互助、社区共建、志愿服务上形成一定影响力。
(一)国际强亮相,深化品牌传播影响
学院推进国际化办学理念,依托鲁班工坊和“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建设,办好中塞旅游学院、中意厨艺学院,确立以“中文+中式烹饪”为核心的合作模式,践行“引、教、学、训、赛、创、服”七位一体国际化实践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型美食创作人才。学院获世界厨师联合会烹饪教育质量认证,成为中国境内首家且唯一通过该认证的职业院校,推动《中式烹饪工艺基础课程设置规范》和《海外中餐名店评定规范》落地海外。加强国际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派出中塞旅游学院执行院长1名。举办“美丽浙江·知味杭州”“生肖宴”“风雅·宋宴”“知味杭州·醉美西湖”等主题文化宴席,完成意大利雏鹰班、“意大利烹饪教育工作坊”系列教学,拍摄《四季美食》纪录片,推动以《味道中国》为主的国际教学资源库建设,书写职教出海的厨艺篇章。
(二)产教深融合,强化协同育人模式
学院坚持“名师、工匠、专家”引领、“教学、技能、研究”分型的“三阶三型”梯队培养机制和“学科互补、产教融合、人才共育”的跨界合作机制共育人才。深化“厨鹰领航”,聚焦学徒制建设,杭帮菜传承人定向班培养项目被杭州市商务局确立为人才引育项目。成立金晓阳厨艺传承大师工作室,培育“浙江省非遗传承人群沿袭培训饮食类方向”项目,高标准完成《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2名教师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联合主编,通过资源建设孵化教学成果。与企业共谋人才培养、产学研究,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数字经济新职业认证基地”,与百胜集团共建必胜客产业学院,与美心集团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书并成立“美心学院”,以此为基础,联合多家餐饮企业,成立餐饮数字化产业学院,进一步强化课证融合,满足实践需求。
(三)担当讲奉献,勇担纾难解困任务
学院探索构建“互带互动、共进共融、联学联建”新模式,目前已与社区、乡镇等5家基层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杭州亚组委后勤保障部共建餐饮研发实训基地,派出2名教师赴亚组委挂职,教师带领学生团队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提供国宴制作服务,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报道。服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选派教师赴山区26县挂职,深度参与“百县千碗”“共同富裕”建设,为7个县区提供服务18次,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组织开展“学雷锋”“党旗引领抗疫有我”“传统文化体验课堂”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指尖上的传承”志愿服务项目获评省文广旅厅“优秀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浙江省“味美浙江 百县千碗”美食讲解大赛一金一银。
接下来,学院党总支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工作,全方位调动全院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政治引领、育人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政治优势、强化理论武装、厚植群众基础、汇聚各方力量,努力将学院建成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工作、团结动员师生、推动教育发展的坚强基层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