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动态

党代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代会动态 -> 正文

“以体育人·美育化文”助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公共教学部近五年工作总结

日期:2024-04-25 阅读次数:

公共教学部党支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工作放在突出地位,以“融育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部门高质量发展。公共教学部坚持五育并举,坚持文体融合发展,五年来获得省部级荣誉1人,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10余人。

一、以体育人,全面提升学生体质水平

公共教学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学校阳光体育行动计划,以保障教学质量为落脚点,从设施保障、体育课教学实施、校园体育氛围营造、体育节开展、培养学生参加各类运动会等方面完成学校体育工作,实现学生体质水平逐年提升。

公共教学部始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推进学生体育教育,开设大球、小球、飞盘、高尔夫、操舞、武术和健美等16门模块课程,年均完成330余个体育选项班的教学任务。

(一)突出高职体育的职业特色

开设职业体能课,强化与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练习,引导学生了解专业领域常见职业疾病的成因,熟悉预防及体育康复的一般方法,提高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设计工间操,用体育训练的方式提高职业体能素质。

(二)突出体育课程的体能导向

对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完善,在课程综合考评内容中加大体质测试的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高标准建成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以摸底测试、普遍测试和常态化测试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组建体能训练班,通过专业训练指导,促进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近五年,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在90%以上。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按照“群众体育成规模,校园体育创品牌”的工作思路,推动学生群体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持续推动阳光跑,将原有的晨跑项目调整为校园阳光跑,课上课下相结合,鼓励学生课余时间锻炼,将阳光跑的成效纳入课程考核内容。依托4A级景区校园,合理设置点位,全面升级校园阳光跑的打卡系统,让学生跑在景中,愉悦身心。丰富各类校园体育活动,以体育节为总抓手,以田径运动会为主体,每年在校内开展如三对三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活动,营造了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突出各运动队的模范引领作用,目前共组建如田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等各类运动队共13支。近年来,各校运动队获省级以上运动竞赛金、银、铜等奖项100余项,连续两次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最高荣誉奖“校长杯”。

二、美育化文,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学校聚焦“中国服务”新命题,将人文素养作为培养旅游职业人才的关键。为提升“中国服务”旅游职业领军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10月启动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工程(“人文铸旅”工程),自实施以来,先后获评全国职业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成果建设培育项目、“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等多项荣誉。2024年,以“人文铸旅”工程核心课程体系为基础编制的国家行业标准《旅游职业教育人文素养课程设置指南》经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定,进一步彰显了学校在旅游人才培养上的领军地位,对推动文旅融合的旅游人才发展起到规范指导作用,为实现旅游人才发展目标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夯实学生人文知识基础

创新设置以《人文素养概论》《旅游职业礼仪》两门公共必修课为基础,以《旅游与国学修养》《旅游哲学》《旅游与艺术修养》《旅游生活美学》四门专业群平台课为支撑,若干公共选修课程为必要补充的“2+4+X”课程体系。建设高质量在线课程,邀请校外专家进校讲学,多方位夯实学生人文素养核心知识。2020年以来,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本教材入选省级“十四五”首批重点教材。

(二)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外化学生人文素养成效

依托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大学生艺术节等比赛平台,提升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五年来,先后组建竞赛团队2支,排演作品15个,共获得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省级A类学科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实现了学校在人文类学科竞赛中的历史性突破。深度参与各类大型展演活动。五年来,先后主办和参与“ 礼绽芳华”礼仪展示、历年开学典礼、校庆40周年庆祝大会,受邀省级人文艺术活动2项,全方位展示我校学生的良好风貌。

(三)以第三课堂为辅助,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人文铸旅”大讲堂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人文铸旅”大讲堂是学校“人文铸旅”重要抓手之一,它与第一课堂教学的课程体系紧密配套,五年来共开设各类专题讲座、工作坊19期,受众达4000余人次。学生在第一、二课堂的交叉联动教学中形成知识互补,在众多著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中开阔人文视野、深化人文素养。

(四)实践平台日渐丰富

与浙江美术馆、浙江交响乐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等五家单位成为合作共建单位。与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建成重点人文素养培训基地,表演艺术家和学校“特长+”学科竞赛团队多次合作完成专场演出,并开展非遗传播、文化交流等活动,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9场,受众超过10000人次。